屬於我們四年的心情故事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媽宮古城門介紹



媽宮城
湖縣這座建於清朝光緒13年(西元1887年),已經有119年歷史的媽宮古城,先後經歷甲午戰爭、二次大戰後,因為時空流轉和環境變化的主客觀因素影響,現在整座媽宮古城只剩下俗稱「小西門」的順承門和往西北延伸的一段古城牆。


據中央社報導,澎湖縣旅遊局長洪棟霖說,這座「媽宮城」又稱為「澎湖城」、「光緒城」,興建的遠因是因為光緒十年清法戰爭議和以後,清朝政府認為澎湖在戰術戰略的地位相當重要。所以才在光緒十三年興建這座媽宮城。

洪棟霖指出,當時媽宮城建造兩年,城牆周長789丈2尺5寸、城牆高度是1丈8尺、牆根埋入地下3尺5寸,材料則使用澎湖當地的石材—玄武岩和(石老)(石古)石,並按照地形逐步興建。城牆上的城垛有570個、牆身厚度有2丈4尺,城牆厚度比當時一般的城牆還要超出6尺多,所以工程相當浩大。

他說,當時媽宮城城池分別開闢東(朝陽)、西(大西)、南(迎薰)、北(拱辰)等四座城門外,還有小南門(即敘)和小西門(順承),總計六座城門、五處城樓(大西門沒有城樓)。目前僅存的就是小西門—順承門。

許姓文史工作者表示,以澎湖的媽宮古城興建年代,應屬於清代最後一座城池,壽命也最短,現在僅存順承門和一段古城牆的遺址。主要是日治時期進行所謂都市計畫時,分次將南、東與北側的城牆拆除,又將土石移作馬公第一和第二漁港港區硬體設施,至此,媽宮城正式走入歷史。

許姓人士又說,從城牆高處環顧四周,看到的就是媽宮港和腹地,更可以監控整個媽宮港進出的大小船隻。這也就是為何順承門緊鄰媽宮港出海口並有實質防衛媽宮城的主要原因。另外因為澎湖人信奉媽祖,因此,這座古城被稱為「媽宮城」,古地名就叫做「媽宮」。

他指出,這個地名到了日治時代大正9年,也就是西元1920年,才被日本人以諧音改成「馬公」並沿用到現在。這就是為什麼各航線機票或船票上會寫著「馬公」而不是「澎湖」的原因,所以地名典故也相當有趣。


以下是個城門照(現在與過去)


朝陽城



迎薰門


即敘門



中興門

順承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